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郑板桥的故事概括?

59

郑板桥的故事概括如下:

早年生活与成长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年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逐渐衰落的书香门第。

三岁时母亲去世,由祖母的侍女费氏抚养长大。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十七岁读书于真州的毛家桥,二十岁学填词,展现出过人的才华,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

艺术成就

郑板桥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擅长画竹,有“胸无成竹”理论,书法自成一派,称为“六分半书”。

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与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一同被誉为“扬州八怪”。

官场生涯

郑板桥五十岁中进士,先后在山东范县和潍县任知县,以严明执法和改革弊政而闻名。

在潍县任知县期间,遇到灾荒,他开仓赈济饥民,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深得百姓拥戴,但也因此得罪地方大吏,于乾隆十八年去官。

家庭生活与教育

郑板桥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但两个儿子都在幼年时夭折。堂弟郑墨过继给他一个儿子。

他对儿子教育极为重视,常常写诗寄回家中,教导儿子要爱子有道,不可溺爱。

郑板桥的女儿在父亲的教导下也非常明事理,并且在画画方面很擅长。

晚年生活

去官后,郑板桥靠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和兴化之间。

他的艺术成就颇高,绘画擅兰、竹、石、松、菊等,书法杂用篆、隶、行、楷,自创“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著有《板桥全集》,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郑板桥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成就,他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官场和家庭生活中也展现了他的正直、廉洁和深情。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