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公差是用于控制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误差允许范围。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平行度:
用符号“∥”表示,用于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
用符号“⊥”表示,用于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
用符号“<”表示,用于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的要求。
同轴度:
用两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大小圆表示,用于控制被测要素(通常是轴或孔)相对于基准要素(通常是轴或孔)的同轴度,即要求被测要素的轴线与基准轴线重合。
对称度:
用中间一条长线段,上下各一条相同长短的平行短线段表示,用于控制被测要素关于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要求。
位置度:
用一个圆再加这个圆的垂直与水平中心线表示,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置精度。
圆跳动:
用一个右倾向上的箭头表示,用于控制被测要素某一固定参考点围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允许的最大变动量,如径向圆跳动量、轴向圆跳动量等。
全跳动:
将两个向右上倾的箭头在箭尾连起来表示,用于控制被测要素在旋转过程中,其所有点相对于基准轴线的综合变动量。
在标注位置公差时,一般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基准:指定用于比较的基准面或中心线。
符号:用于指示公差的类型,如“⊥”表示垂直度,“∥”表示平行度等。
数值:表示公差的数值,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附加符号:如“R”表示半径值,“S”表示对称度等。
通过这些标注,可以清晰地了解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允许的位置误差范围,从而确保零件的功能和互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