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被称为“九一八事变”或“柳条湖事件”。
事件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征服中国,制定了“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了转移危机,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1931年7月和8月,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为918事变做足舆论铺垫。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事件后果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9月19日早晨,日军占领沈阳城。此后短短四个多月,整个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全面展开,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这一事件激发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情绪和反侵略行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训与启示
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我们应当牢记这一历史事件,吸取教训,不忘国耻,珍爱和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