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样子。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学会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模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连续且细致的观察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际观察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爬山虎顽强生长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懂得“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连续且细致的观察。
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体会“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在表达上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内容: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
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题《爬山虎的脚》。
2. 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内容:
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包括叶圣陶的资料和爬山虎的资料。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爬山虎的背景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内容:
请学生用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重点指导句子:“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议一议:“能否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攀爬机制。
4. 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可以通过绘画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攀爬方式。
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回顾和总结
内容:
回顾课文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让学生比较爬山虎和登山队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就一点牢”的道理。
目的: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观察作业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特别是那些具有攀爬特性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和攀爬方式。
写作作业
鼓励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并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反思
内容: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目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攀爬机制,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