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 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具体情节如下:
1.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
2.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3.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当天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4. 曹操以为对方要来进攻,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5. 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
6.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这个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