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学生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病、因事,由家长向老师请假,班级做好考勤记录。
学生进校,做到服装整洁,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带零食入校园,保持校园清洁。
进入教室后,有秩序地进行晨诵、午读,做和学习有关的事情,不大声喧哗,影响其它同学。
广播操铃声响后,应迅速排好队伍,按照规定的楼道有秩序下楼,做到快、静、齐,杜绝追跑、拥挤现象,上下楼梯靠右行。
做操时要听从指挥,动作要规范,整齐有力。课间操结束后,应有序地退场,沿途不喧哗,不拥挤,安静回教室。
每天要按要求做眼保健操,动作要规范,节拍要准确,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上课铃声响前,同学们应该按课程表提前做好准备。上课铃声响后,学生应迅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
上课时,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举手发言声音要洪亮。
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或上课迟到的同学,要在室外(体育课在队列外)先“报告!”。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