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爵位是指 明朝时期所封的爵位称号,分为 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勋戚)爵位两种。
宗室封爵
亲王: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授予金册金宝。
王世子: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冠服均视一品。
王孙:亲王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郡王: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封为郡王,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
郡王世子: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冠服均视二品。
镇国将军:郡王其余诸子,从一品。
辅国将军:郡王诸子,从二品。
奉国将军:郡王曾孙,从二品。
镇国中尉:郡王四世孙,从四品。
辅国中尉:郡王五世孙,从五品。
奉国中尉:郡王六世以下,从六品。
功臣外戚封爵
公爵:正一品,如英国公、定国公等。
侯爵:从一品,如镇国侯、宣城侯等。
伯爵:正二品,如延安伯、南安伯等。
郡公:从一品。
郡侯:正二品。
郡伯:从二品。
县子:正三品。
县男:从三品。
明朝的爵位制度不仅是对功臣和外戚的奖励,也是对宗室子弟的分封,以此来巩固皇室的统治和拱卫国家。不同爵位对应不同的地位和待遇,且爵位往往超越官制,高于一般的官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