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 分类:
哺乳动物,食草脊椎动物
特征:头略像老鼠,耳朵很大,上唇从中间裂开,尾巴短而上翘,前肢比后腿短,跑得很快,擅长跳跃。
行为:开心时会原地跳跃,有时边跳边摇头。
松鼠 分类:
哺乳动物啮齿动物,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
特征:长有毛茸茸的尾巴,根据生活环境不同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
分布:全世界有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岩松鼠两种为中国特有种。
猫 分类:
猫科动物,分为家猫和野猫
特征:头圆,脸短,前肢有五个手指,后肢有四个脚趾,脚趾末端有尖而弯曲的爪子,爪子可以伸展。
起源:家猫的祖先应该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和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的波斯猫。
龟 分类:
龟科
特征: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指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和四肢都是黄色的,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片,喙的边缘呈锯齿状,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圆环,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圆锥形的鳞片。
保护级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娃娃鱼 分类:
大鲵科
特征:现存无尾目动物中最大的,身长可超过1米,头扁而钝,嘴大,眼睛不发达,没有眼睑,身体前部扁平,尾部逐渐变平,身体两侧有明显的皮褶,四肢短而扁平,手指和脚趾的前五和后四稍有蹼,尾巴呈圆形,上下有鳍,表面光滑,覆盖有粘液,身体背部是黑色和棕红色的混合色,腹部颜色较浅。
保护级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颈鹿 分类:
偶蹄目、长颈鹿科
特征:脖子非常醒目,最高达到5米多,相当于3个成人的高度,颈椎骨只有7块,但高度远远高于人类,种类很多,包括网纹长颈鹿、马赛长颈鹿、南方长颈鹿和北方长颈鹿。
行为:每天能摄入63千克树叶和嫩枝,耐渴,在树叶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年不喝水,通常是小群一起生活,有时也和其他食草动物成群居住,站着睡觉,一天只睡30分钟左右。
保护级别:数量较少,希望人类可以多多保护它们。
袋鼠 分类:
袋鼠目、袋鼠科
特征: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主要分为红袋鼠、大赤袋鼠及东部灰大袋鼠三类,长着长长的耳朵,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鼻子和嘴都是尖尖的,尾巴短而隐于毛丛中。
保护级别:未提及。
大熊猫 分类:
食肉目、熊科
特征:以食竹为主,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
保护级别: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
金丝猴 分类:
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
特征: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
保护级别: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川金丝猴为“易危”级。
白鳍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