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诫子书》的用意是 对儿子进行劝勉,鼓励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父亲,而且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也溢于言表。
《诫子书》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文章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诸葛亮在信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段话强调了宁静和淡泊的重要性,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这些品质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珍惜光阴、务求“接世”的重要性,教育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珍惜光阴,务求“接世”。
综上所述,作者写《诫子书》的用意是通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培养其成为有道德、有才能、有抱负的人。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也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