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经济复苏需要支持: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中国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域,给予经济必要的支持。赤字的增加往往被视为一个国家“投资”的过程,虽然短期内会增加财政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好的投资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社会政策的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支出不断增加。财政赤字可以为这些支出提供缓冲,帮助政府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不至于减少对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我国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在不断提升,预算赤字率从2015年的2.3%提升至2017年的3%,并在2025年预计进一步提升至3.5%-4.0%。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稳增长、保民生,并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来应对经济放缓的压力。
基础设施投资: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财政赤字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推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也增加了财政支出。这些支出在短期内对财政造成了压力,但有助于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政府管理和社会福利:
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财政赤字可以为这些支出提供必要的资金,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的上升趋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复苏、社会政策压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政府管理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反映了政府在应对各种挑战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