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问于田文的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在这个故事中,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人,善于用兵,曾向曾子学习,并取得了非常高的声望。当魏国设置相位,任命田文担任国相时,吴起觉得自己很有希望,但结果出来以后,吴起落选了,胜出的人叫田文。吴起心里很不服气,于是找到了田文,想讲讲道理。
吴起问田文:“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同意了他的请求。吴起说:“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田文回答:“不如子。”吴起又说:“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田文还是回答:“不如子。”吴起继续说:“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田文依然回答:“不如子。”最后,吴起问:“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田文回答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
田文的回答让吴起明白了,虽然他在军事上有很高的成就,但在稳定国家政局、赢得民心和信任方面,他不如田文。田文指出,魏国国君年轻,国人疑虑,大臣们尚未完全归附,百姓也不够信任,正是需要他这样的宰相来托付国事的时候。因此,田文比吴起更适合担任国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时,不能仅仅看重其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还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适应性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