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又称“山神石敢当”,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的表现形式。它通常是指一块石头或雕塑,被放置在户外的特定位置,以保护该地区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泰山石敢当的名字来源于其最早出现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的传说,这里的泰山石被认为是具有神奇力量的。
石敢当的习俗始盛于唐代,主要是为了驱邪、禳解方法之一。在旧时,汉族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上会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有时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这些石碑通常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以压制不祥。
泰山石敢当不仅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还与泰山崇拜紧密结合,象征着“保平安,驱妖邪”。其功能从最早的“镇宅”逐渐转变为“化煞”、“治病”、“门神”、“辟邪”和“防风”等。
2006年,泰山石敢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鲜明的地域性,又有广泛的民族性。
总的来说,泰山石敢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信仰形式,源于对泰山的崇拜,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还与道教文化紧密结合,象征着保护和吉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