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是中国古代邯郸的一位著名美女,以采桑为生,生活在汉末至三国时期。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是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并在《孔雀东南飞》中代指聪明贤惠的黄花闺女。
故事背景
罗敷原名叫秦罗敷,是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姜窑村)一个姓秦的农家女。她以采桑为生,忠于爱情,热爱家乡和生活。
故事情节
采桑:
罗敷在城南边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她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身穿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下裙和紫色绫子上身短袄,显得非常美丽。
爱慕者:
罗敷的美貌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包括路过的行人、耕地的人和年轻人。他们纷纷驻足观看,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农活和日常事务。
太守的邀请:
一天,太守乘车经过,被罗敷的美貌所吸引,便询问她是否愿意一同乘车回府。罗敷断然拒绝,并自豪地描述了自己的丈夫,表明自己已有丈夫且丈夫地位显赫。
机智应对:
太守被罗敷的拒绝激怒,试图以权势相逼。罗敷则机智地弹筝并唱了《陌上桑》之歌,以自明其心志,最终使太守知难而退。
文化影响
罗敷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邯郸历史文化的著名典故之一。她的形象在乐府《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中都有描写,成为聪明贤惠、忠贞不渝的妇女形象的代表。
衍生意义
“罗敷有夫”这个成语也源于她的故事,用来形容妇女已经嫁人,有了丈夫。
结论
罗敷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审美观念,也通过她的形象传达了忠诚、机智和自尊自爱的价值观。她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经典的美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