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名称来源于 《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九”被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日这一天,日月都逢九,即两个阳数相重,因此称为“重阳”。同时,由于“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重阳节也寓意着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
此外,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别称,如“重九节”、“踏秋节”、“登高节”、“赏菊节”和“茱萸节”等,这些名称都反映了重阳节的不同习俗和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活动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这些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祈福寓意。
1989年,中国政府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