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活跃期:
1895年-1906年 1920年-1934年
1946年-1955年
1966年-1976年
在这些活跃期,中国大陆共发生了多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第二个地震活跃期(1920年-1934年),中国大陆共发生了12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5-30万人死亡。在第四个活跃期(1966年-1976年),十年间共发生1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此外,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具体的地震事件和震级如下:
1668年: 山东郯城8.5级地震 1920年
1927年:甘肃古浪8.0级地震
1932年:甘肃昌马7.6级地震
1950年:西藏墨脱8.6级地震
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
这些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区域:
台湾地区
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这些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