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存在许多专有名词,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明朝专有名词:
胡蓝之狱:
为了巩固统治和皇权,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谋反,大肆诛杀功臣宿将,包括蓝玉、赵翼等人,牵连万多人。这两次党狱导致元勋宿将被杀殆尽,许多江南豪族也被诛杀。
靖难之役:
明初皇族内部为争抢皇位而爆发的一场内战。建文帝继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削藩,导致皇族内部激化。建文元年,朱棣以诛齐、黄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取皇位。
狼兵:
明朝的专有名词,指广西地区的土司武装,主要用兵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狼兵熟悉地形、山区作战娴熟,明军在与少数民族纷争中经常处于下风。
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机关,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称“行省”或“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
台阁体:
明初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茶陵派:
明初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因李东阳是茶陵(今属湖南)人故命名为“茶陵诗派”。
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秉笔太监:
明朝私人秘书,负责帮助皇帝批阅奏折。只有高级宦官才能够称为太监,身份卑微的只能称呼宦官。
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明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