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来临前的预防措施
学习知识与演练
定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学习,掌握应急避难技能,并进行地震演练。
家庭应急包准备
包含手电筒、收音机、矿泉水、方便食品、外伤药、绳索、贵重物品及现金等,应急包需定期检查更新。
环境隐患排查
清理楼道杂物,移除高处重物,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检查电源、燃气是否关闭,避免次生灾害。
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
室内避险
- 低姿卧倒,双手双膝支撑地面,用枕头、靠垫等掩护头颈,靠近承重墙角或小开间(如卫生间、厨房)。
- 关闭电源、燃气,避免使用电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烟尘。
室外避险
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选择空旷地带(如操场、公园)蹲下避难,避免奔跑。
特殊场景处理
- 高层建筑:优先躲在卫生间或承重墙角落,必要时通过窗台挥动衣物吸引救援。
- 汽车受困:紧握方向盘,护住头部,避免行李掉落伤人。
三、震后安全撤离与互救
有序撤离
震止后保持冷静,优先关闭电源、燃气,避免使用电梯,低姿弯腰沿楼梯有序撤离。
伤情处理
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包扎,骨折者用夹板固定,及时清理口鼻灰尘并寻求医疗救助。
互救原则
发现被困者时,不要盲目挖掘,应先判断周围环境安全,通过敲击管道、呼喊等方式传递信息。
四、日常防震意识培养
关注地震预警信息,熟悉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地震应急计划,定期进行模拟演练。
避免在地震活跃区(如山边、海滨)建房或居住,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通过掌握这些常识,能有效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