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 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如下: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扬州的美景,并通过对二十四桥明月夜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判官的怀念之情。诗中的“二十四桥”并非实指二十四座桥,而是泛指扬州城内的众多桥梁,代表了扬州的繁华景象。“玉人”则用来比喻韩绰判官,表达了杜牧对朋友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美好印象。
具体来说,诗的首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但江南的草木依然未凋。颔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通过明月夜下的二十四桥,表达了对友人韩绰判官的思念和调侃,仿佛在问他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扬州的美丽风光,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怀念之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