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个 成语,出自民间故事,用来比喻一个人或组织想要掩盖某个事实或真相,但由于过度掩饰反而导致该事实或真相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这个成语的典故是: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辛苦攒下了三百两银子,担心被偷走,于是将银子埋在地里,并在上面竖了一块牌子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然而,他的邻居王二看到了这块牌子,晚上偷偷把银子挖走,并在牌子另一面写上:“隔壁王二未曾偷”。第二天张三发现银子不见了,看到王二写的纸条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银子被王二偷走了。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欲盖弥彰的情况,即本想隐瞒事实,结果反而更加暴露了真相。这个成语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分句,并且它的近义词有“欲盖弥彰”和“不打自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