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现多比喻对文章、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具体分析如下:
一、本义:形容书法笔力
来源 该成语出自唐代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记载东晋王羲之在木板上书写祭文,木工雕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以此形容其书法极有笔力。
相关故事
晋帝祭祀北郊时,命王羲之书写祝版,木工在雕刻过程中发现墨迹渗透深度达三分,这一故事成为书法艺术中“笔力雄浑”的经典案例。
二、引申义:比喻见解深刻
学术与文学领域
现常用于形容学者对问题的根源分析透彻(如学术论文)、作家对人物描写的细腻生动(如文学作品)或评论家的精准判断。
艺术与评论领域
在绘画中可指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刻画入微(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评论中则体现对现象本质的深刻洞察。
三、使用要点
结构特点: 作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略见一斑、管中窥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入木三分”既是对书法技艺的赞誉,也是对深刻洞察力的象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