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它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等,而社会意识则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文化、思想、观念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而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阶级斗争理论: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唯物史观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