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大棚的现代建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砖混结构猪舍
结构特点:主体部分为砖混结构墙体,顶部采用钢架式结构的人字屋顶,两人字屋顶交叉设计,一高一低,利于通风。通风口电动开启,便于调节。
功能设计:南北立面设有大门和两侧入口,增加夏季空气流动,降低温度。配备风机和湿帘,实现通风降温,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内部设施:猪栏采用独立设计,配合发酵床模式,解决潮湿和异味问题,有利于育肥和疾病控制。
大棚模式养殖棚
建设简便:搭建简单、快速、方便,适合临时性养猪。
选址要求:选择背风、干燥、交通便利、空气清新无污染、水源充沛的地方。
地面处理:地面要求为水泥地面,便于清扫和消毒。规划好水槽位置,便于排水。
设施配置:包括食槽水槽、粪池、棚顶覆膜等。食槽水槽分开设置,避免混合。棚顶可覆盖双层或单层乙烯无滴膜,顶部设有通气孔和可开启的木窗。
环境控制:通过卷帘和通风口实现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室大棚模式
结构特点: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0~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7~0米。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冬暖夏凉。
功能设计: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作为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成为暖圈,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内部设施:猪舍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8~2米,顶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顶做好保温隔热设计,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确保阳光照射和通风。
带有墙体的大棚猪圈
结构特点:大棚带有砖墙,增强整体牢固性。棚顶可建成拱型或人字型,使用钢管、水泥、木棍等材料。
功能设计:猪舍四周设立卷帘,有效通风。猪舍地面可用水泥地,设立单独的猪圈,猪圈修好一定坡度的粪尿沟。
环境控制:通过卷帘和通风口实现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建议
选择合适的建法应根据具体需求、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长期发展规划来决定。砖混结构猪舍适合长期养殖,而大棚模式养殖棚和温室大棚模式则适合临时性或季节性养殖。带有墙体的大棚猪圈则适合对牢固性和环境控制有较高要求的养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