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它们的作用如下:
合成培养基
成分:完全由已知的化学物质组成。
作用: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较贵,微生物生长较慢。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研究、代谢途径分析、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
天然培养基
成分:由天然物质如蒸熟的马铃薯、普通牛肉汤等制成。
作用:化学成分不恒定,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常用于培养霉菌、细菌等。虽然成分不明确,但适合某些特定微生物的培养。
半合成培养基
成分:在天然有机物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
作用: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同时保持一定的可重复性,常用于培养霉菌等。
固体培养基
物理状态:加入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硅胶等,形成固体状态。
作用: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
液体培养基
物理状态:不加入任何凝固剂,呈液体状态。
作用: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生理等研究、发酵工业等,因为发酵率高、操作方便。
半固体培养基
物理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含有少量凝固剂。
作用: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
按微生物种类分类
细菌培养基:如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分离纯化。
放线菌培养基:如高氏1号培养基,专门用于放线菌的培养和分离。
酵母菌培养基: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支持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霉菌培养基: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用于霉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按用途分类
基础培养基: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营养成分,用于培养要求苛刻的微生物。
选择性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用于从混杂菌群中分离出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按生产目的分类
种子培养基:营养较为丰富,氮源比例较高,用于保证发酵工业获得大量优质菌种。
发酵培养基: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通常具有较高的发酵率。
这些不同类型的培养基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途的不同,可以满足各种微生物培养和研究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对于微生物实验和生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