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71%。
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至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
水资源质量下降,水环境恶化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污染导致农业减产甚至绝收,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条被污染。
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有些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
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严重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在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
缺水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每年受旱面积200万至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至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全国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部分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质量下降,水环境恶化,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严重。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