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问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以下是部分常识问题的示例及其答案: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法
红山文化: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五千年左右,因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而得名。
良渚文化: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陶器以灰陶为主,晚期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早期和中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年-前1900年。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关于自然和地理的知识
海马:不是马,是一种鱼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简称UNESC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教育、科学及文化事务。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前苏联。
“艾叶”燃烧的烟:能驱蚊蝇。
鱼是否有心脏:有,鱼是脊椎动物,都有心脏。
企鹅是否可以生活在赤道附近:不可以,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及其周边地区。
关于经济和法律的知识
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是老百姓对“各级政府机关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始源于南北朝的西魏时期。
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和利用以及无处不在的数据监控经常给公民的信息隐私带来巨大威胁,但大数据的到来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其革命性意义在于为人们的认知、判断、决策提供了崭新的工具。
关于科技和文化的知识
疾病简介、 光学知识、 声学知识、 热学知识、 常见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气体、 空气污染现象、 垃圾分类等。
诸子百家、 古典园林、 选官制度、 传统节日等。
这些只是部分常识问题的示例,实际上行测常识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多个方面。建议考生平时多积累相关知识,多做练习题,以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