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是由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Philips等公司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标准,于2000年推出。它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技术,用于实现计算机和各种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USB2.0的主要特性包括:
理论传输速度:
USB2.0的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为480Mbps(兆比特每秒),即约60MB/s(兆字节每秒)。
物理接口:
USB2.0接口通常包括四根线,分别是电源线、地线、数据线(D+和D-)以及额外的信号线(如果使用MicroUSB或MiniUSB接口,则会有五根线)。
电源供应:
USB2.0接口可以提供5V的电压,设备在上电时最大用电量不能超过500毫安,但可以通过USB总线申请更大的输出电流,最大用电量可达1安培。
兼容性:
USB2.0设计为向下兼容USB 1.1设备,这意味着使用USB 1.1设备的设备可以在USB 2.0接口上使用,但传输速度将受限于USB 1.1的标准速度,即12Mbps。
广泛应用:
USB2.0是目前最常见的USB接口版本,几乎所有的电脑和大部分USB设备都支持USB2.0。
USB2.0的应用场景:
数据传输:USB2.0广泛用于连接各种外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打印机、扫描仪、键盘、鼠标等。
充电:许多设备可以通过USB2.0接口进行充电,尽管充电速度通常不会达到USB2.0的理论最大值。
USB2.0与后续版本的区别:
USB 1.0:1996年制定,理论传输速度为1.5Mbps,是USB 2.0的低速版本。
USB 1.1:1998年制定,理论传输速度为12Mbps,是USB 2.0的全速版本。
USB 2.0:2000年制定,理论传输速度为480Mbps,是USB 1.1设备的40倍,被称为高速版本。
USB 3.0:后续推出的版本,传输速度远高于USB 2.0,理论速度可达5Gbps,并且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多的功能。
尽管USB3.0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但USB2.0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尤其是在需要高数据传输速率且设备兼容性要求较高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