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中的锻材和轧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分:
加工方式
轧材:是通过将金属坯料放在轧机上,利用机械力将其压扁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板材、金属带材、金属棒材等。轧材一般是经过轧钢机轧制而成,适合轧棍加工的钢材。
锻材: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造机上,利用机械力使其在高温下变形成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锻材是锻压的是冲击力,适合小的零部件或异型钢加工。
表面特征
锻材:表面有明显的不平或不圆滑,因为锻造过程中会产生锻造痕迹。
轧材:表面光洁度较高,厚度均匀,适合用于制作外观要求较高的金属部件。
温度
热轧:在高温下进行,通常温度在700度以上。热轧钢材表面一般是黑色或红褐色。
冷轧:在常温下进行,温度在400-500度左右。冷轧钢材表面为光亮的银色。
应用领域
轧材:适用于需要较高表面光洁度和均匀厚度的场合,如汽车面板、家电外壳等。
锻材: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场合,如发动机零件、机械结构件等。
冷轧和热轧的区别
温度
热轧:在高温下进行,通常温度在700度以上,热轧终止温度一般为800~900℃。
冷轧:在常温下进行,尽管加工过程也会使钢板升温,但仍然称为冷轧。
表面质量
热轧: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铁皮,具有一定的耐蚀性,但表面粗糙,尺寸波动较大。
冷轧:表面光洁度较高,手摸起来比较光滑,主要是酸洗之功。
厚度
热轧:钢板厚度较厚,一般在3mm以上,也有3mm以下的,但较厚。
冷轧:钢板厚度较薄,一般可以达到0.1mm,适用于小号型钢和薄板等尺寸精密的钢材。
力学性能
热轧:钢材的结构较为致密均匀,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较高。
冷轧:钢材的塑性和延伸率较好,适用于需要良好塑性和延展性的场合。
通过以上特征,可以较为容易地区分锻材和轧材,以及了解冷轧和热轧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