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场军事冲突,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以下是这场战争的经过: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迅速派遣军队进入朝鲜,双方矛盾升级。
1894年8月1日,清朝与日本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主要战役
黄海海战(1894年9月):这是战争中的关键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在海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清朝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本军队迅速占领平壤,进一步巩固了在朝鲜的控制。
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10月-1895年1月):日本军队向辽东半岛推进,清军在旅顺口和大连等地展开激烈抵抗,但最终被日本军队攻陷。
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北洋水师在此时已损失惨重,清军最终在威海卫投降,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台湾战役(1895年):战争后期,日本军队向台湾进攻,最终在1895年占领台湾。
战争结束
1895年4月,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正式结束。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和巨额财富,更重要的是,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巨额军费,还承认朝鲜独立。这场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东亚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