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李白《上阳台帖》因何得名?全文是什么?

59

《上阳台帖》得名的原因

《上阳台帖》的名字来源于 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只见其画,有感而作

《上阳台帖》的全文

《上阳台帖》的全文为四言诗,共计25字:

```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

《上阳台帖》的创作背景

《上阳台帖》是在744年(天宝三年),李白游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当时李白还有一个旅伴,名叫杜甫。其中一座山就是王屋山。故人已驾鹤仙逝,此地空余司马修建的阳台观。漫步于此,看到墙壁上司马亲自画的山河风景,李白不禁索笔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上阳台帖》的意义

《上阳台帖》不仅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