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监理规划是监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编制程序和内容需符合相关规定。以下是编制监理规划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明确监理目标和范围
在编制监理规划前,需要明确监理的目标和范围,包括了解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技术要求和工期等,以及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职责和权限等。
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相关的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等资料,这些资料将为监理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制定监理规划大纲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监理规划大纲。大纲应明确监理工作的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等,为后续的详细规划奠定基础。
编制监理规划文件
根据监理规划大纲,编制详细的监理规划文件。文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理工作组织:明确监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等。
监理工作内容:详细列出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如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等。
监理工作方法:说明监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手段和工具等,如现场检查、抽检、验收等。
监理工作程序:制定监理工作的具体程序、流程和时间节点等。
监理工作保障措施:明确保障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如沟通协调、信息管理等。
审核和修改监理规划文件
在编制完监理规划文件后,需要进行审核和修改。审核可以由监理单位内部进行,也可以邀请专家或业主单位进行。审核的重点是检查监理规划文件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监理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根据审核结果,对监理规划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报审和批准监理规划文件
监理规划文件编制完成后,需按程序报审并获得批准。一般情况下,监理规划应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及收到设计文件后开始编制,并在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送建设单位。
动态管理
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实际情况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要调整监理规划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研究修改,按原报审程序经过批准后报建设单位。
提交和确认
监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提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对监理规划进行确认。
此外,监理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概况。
监理工作范围。
监理工作内容。
监理工作目标。
监理工作依据。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计划。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岗位职责。
监理工作程序。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监理工作制度。
监理设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可以确保监理规划的编制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有效指导监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