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创作《望天门山》时,是在 乘舟路过天门山时即景所作。据《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李白选集》记载,这首诗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初次过天门山时所作,当时他正乘船沿江而下,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具体创作过程如下:
即景触发灵感:
李白在乘舟途中,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雄伟景象,内心被深深地震撼。这种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和内心翻涌的情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简洁有力的描绘:
李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山和长江的壮丽景色。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以“中断”写出山势之险要,“开”字则写出江水之奔放,一开篇就展现出磅礴气势。
动态描绘: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描绘得跃跃欲出。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则状写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情感寄托:
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不仅描绘了眼前之景,还寄托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李白将天门山的雄奇壮丽与自己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气概完美融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