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一毛不拔铁公鸡儒林外史的故事?

59

在《儒林外史》中, 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他临死前还伸出两个指头,要求人把油灯的两根灯芯减去一根,这反映出他吝啬到极点的性格。

严监生是小说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吝啬行为不仅体现在对金钱的极度珍惜上,还表现在他对待家人和生命的态度上。他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严监生的吝啬事迹

对家人的吝啬:

严监生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吝啬,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例如,他不允许家人动用自己的钱财,连一根灯芯都要亲自过问。

对穷人的态度:

严监生对待穷人更是吝啬至极,不愿意施舍任何帮助。他的行为引起了周围人的不满和指责。

临终前的表现:

在临终前,严监生仍然不忘省钱,甚至要求家人把油灯的两根灯芯减去一根,以节省一点微薄的开支。

成语“一毛不拔”的来源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杨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观点被概括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个成语后来成为讽刺自私自利的常用语,并常与“铁公鸡”连用。

结论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的行为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紧密相连,共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中贪婪的一面。通过严监生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