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现过程可以追溯到多个阶段,从民间传说到科学考古,最终证实了部分传说的真实性。
民间传说
张献忠在占据四川后,因被明军击败,主动将财宝沉入江中,以便日后打捞。
另一种说法是,张献忠在撤离成都途中,遭遇明军袭击,船队被烧毁,财宝沉入江中。
初步发现
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一个施工队在岷江河床施工时,挖出10枚银锭,经鉴定与史料记载相吻合,这是张献忠宝藏被证实的开始。
科学考古
2017年1月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四川彭山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3万多件,包括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
考古团队通过抽干岷江河道,发现了大量金锭、银锭和珍贵文物,逐步勾勒出沉银图景。
进一步验证
专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无数散落的银两和木制夹槽,这些可能是张献忠用来藏银的工具。
通过科技手段,如金属探测仪和水下考古设备,考古团队逐步还原了沉银的历史场景。
尽管考古发现已经证实部分传说的真实性,但围绕张献忠沉银的具体细节仍留有许多未解之谜。江底是否还埋藏着更多惊人的宝藏,以及张献忠为何选择在彭山江口沉银,都是未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