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事件背景
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一直觊觎中国东北。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重兵驻扎。1927年,田中义一制定《对华政策纲要》,明确以占领中国东北为突破口,进而侵占全中国。此后,日本屡屡制造各种事端,为918事变做足舆论铺垫。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炸后,日军迅速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尽管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但仍有部分部队进行了自卫抵抗。
事件后果
事变发生后,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面对1万日军不战而退。9月19日早晨,日军占领沈阳城。此后短短四个多月,整个东北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各地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时,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