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其核心内涵和把握要点如下:
一、基本含义
“稳”的内涵 - 宏观政策稳定:保持财政、货币等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
- 经济平稳运行:确保GDP增速在合理区间,避免经济过热或衰退。
- 社会大局稳定:维护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基本平衡,防范系统性风险。
“进”的内涵
- 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从传统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 民生改善:通过创新驱动和效率提升,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二、核心要义
稳与进的辩证关系
“稳”是“进”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发展无从谈起;“进”是“稳”的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稳定。两者相辅相成,需在动态平衡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践要求
政策制定与执行
-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精准性,避免“大水漫灌”或“一刀切”。
- 推动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转型。
风险防控与机遇把握
-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等系统性风险。
- 以开放促改革,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拓展发展空间。
目标与路径
- 短期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物价等“三稳”,为长期转型奠定基础。
- 中长期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等战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四、最新发展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阐释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新内涵,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系统性集成和协同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延续了这一基调,并将其融入能源、电网等具体领域的工作部署中。
总结:
把握“稳中求进”需统筹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又要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通过“以进促稳”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