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幼儿的"小松鼠过河"教案,可结合健康、语言、科学等多领域目标进行设计,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小松鼠过河
以《松鼠》童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游戏和故事创编,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
健康领域 - 练习走不同宽度和高度的平衡木,提升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合作精神。
语言领域
- 通过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 鼓励幼儿创编故事,锻炼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科学领域
- 结合松鼠的生活习性,了解其自然行为(如使用工具过河)。
三、活动准备
材料: 平衡木(低窄桥、高宽桥); 松鼠头饰、果子(红/黄/绿)、筐; 《松鼠》故事书或相关图片。 环境
安全的活动场地,地面铺上柔软垫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故事讲述:
- 通过《松鼠》故事书或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松鼠过河的情境,激发兴趣。 - 提问:“小松鼠为什么需要过河?它用了什么方法?”鼓励幼儿思考并回答。
角色分配:
- 幼儿自选松鼠头饰,教师分发果子、筐等道具,准备开始游戏。
二、技能训练部分(15分钟)
平衡木练习:
- 幼儿在低窄桥和高宽桥上练习走平衡木,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动作协调性。 - 可设置小奖励(如贴纸)激励幼儿完成挑战。
合作游戏:
-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送果子过河"游戏,每组幼儿需协作将果子运到对岸,体验团队合作。
三、故事创编与分享(15分钟)
创编故事:
- 引导幼儿根据游戏过程创编故事,鼓励发挥想象力,例如:“小松鼠遇到了谁?它又用了什么新方法过河?”
- 提供纸张和彩笔,让幼儿记录故事情节。
故事分享:
- 请幼儿轮流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四、总结与延伸(5分钟)
活动总结:
- 回顾活动目标,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强调帮助他人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下次还可以怎么玩?”
延伸活动:
- 在自然角观察松鼠,进一步了解其习性;
- 在美工区制作松鼠工具包(如纸船、尾巴帆等)。
五、注意事项
活动中需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因平衡木高度或宽度不当造成意外;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尊重每个孩子的创意和想法。
通过以上设计,既能达到体能锻炼的目的,又能促进幼儿语言、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