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的态度指的是对问题或事物在正反两面都保持模糊、不明确的立场,既不明确支持也不明确反对,常表现为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这种态度可能源于对自身判断的不确定、对后果的担忧,或是故意回避决策责任。
具体表现:
语言表达:
使用“可能”“大概”“也许”等模糊词汇,避免直接表态;
行为决策:
在需要选择时犹豫不决,既不采取行动也不明确拒绝;
责任规避:
通过模棱态度推卸决策失误的责任。
示例:
面对是否推荐项目的问题,他回答:“这个项目有风险,但收益也有可能,需进一步评估。”(既不直接支持也不反对)
考试前,她对复习计划模棱两可:“时间还早,先看看其他科目吧。”(回避选择)
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明辨是非
这种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引发误解或信任危机,因此在需要明确表态的场合应尽量避免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