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具体分析:
创作背景 该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饮酒作乐时所作,当时他因思念弟弟苏辙而触景生情,将个人情感与宇宙哲思结合,展现了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与中秋节的关联
时间对应: 词中明确提到“丙辰中秋”,即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 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别称
中秋节还被称为祭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等,与上古秋夕祭月习俗演变而来,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综上,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更通过时空对照,升华了人类对生命与自然的永恒性探索,成为中秋文化的经典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