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龙的资料,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生存时间
恐龙是生活在约2.3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其化石记录覆盖中生代全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它们以直立行走、四肢矫健、尾巴长而著称,曾长时间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
二、化石发现与研究
早期发现
第一块恐龙化石由英国牛津博物馆收藏,发现于1677年。
中国重要发现
中国最早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后续在云南禄丰、山东莱阳等地发掘出大量化石。
禄丰和自贡分别建立恐龙博物馆,中国被誉为“世界恐龙大国”。
全球化石资源
全球已发掘恐龙化石2000余件,涵盖骨、牙齿、皮肤等,但仍有大量未鉴定物种。
三、分类与特征
分类体系
恐龙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非鸟恐龙仅存于中生代,约6500万年前灭绝。
形态特征
多数恐龙具有四肢、长尾、庞大身躯,适应高二氧化碳环境。
部分大型种类(如梁龙)可达50米长,而小型种类(如蜂鸟恐龙)仅10厘米。
生态习性
栖息地多为湖岸平原或海岸森林,食性包括草食、肉食及杂食。
四、灭绝原因
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恐龙因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活动及气候变化等事件灭绝,其直系后代鸟类存活下来。
五、研究意义与现状
恐龙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多领域,通过化石分析可揭示生物进化历程。当前科学家仍在持续发掘新物种,完善恐龙分类体系。
(注:资料综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