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是煤矿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其定义和特性如下:
一、定义与组成
主要成分 瓦斯主要由甲烷(CH₄)组成,通常占混合气体的70%-90%。此外,还可能含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以及二氧化碳(CO₂)、氮气(N₂)等。
其他成分
极少数情况下,瓦斯可能含有硫化氢(H₂S)、氧气(O₂)、水蒸气(H₂O)等有害或惰性气体。
二、形成与赋存
形成过程
瓦斯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经厌氧菌分解纤维素和有机质形成的。成煤过程中,瓦斯持续生成并储存在煤层及围岩的孔隙和裂隙中。
赋存状态
瓦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的孔隙表面,当压力或温度变化时,部分吸附瓦斯会转化为游离瓦斯,可在煤体孔隙中自由流动。
三、煤矿中的普遍性
存在范围
几乎所有煤矿都有瓦斯,但含量差异较大。瓦斯含量受煤层类型、地质构造、煤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含量差异
低瓦斯矿与高瓦斯矿的瓦斯含量可相差数倍。例如,低瓦斯矿年涌出量可能不足10m³/t,而高瓦斯矿可达数百m³/t。
四、危害与防治
主要危害
- 窒息性: 高浓度瓦斯(≥5%)会降低空气氧含量,导致人员窒息。 - 爆炸性
- 污染性:部分瓦斯成分(如硫化氢)具有毒性。
防治措施 - 监测与通风:
定期检测巷道瓦斯浓度,保持通风良好,防止瓦斯积聚。
- 开采技术:采用预抽放瓦斯、开采保护层、人工突出等先进技术。
- 安全规范:严禁烟火,设置瓦斯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
总结
瓦斯是煤矿中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混合物,具有无色、无味、可燃易爆的特性。其存在与煤的成因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煤矿均存在,但需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防治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