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公里处,东临景山南门。
规模与建筑
-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含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 采用木结构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 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1406-1420年),历经明清两朝扩建,1912年清帝退位后改为博物院。
二、建筑布局
外朝
以三大殿为核心,包括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用于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大典礼(如登基、册封等)。
- 三大殿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形成对称布局。
内廷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及后妃居住区域,统称“后三宫”。
- 北部有御花园,供皇室成员休闲娱乐。
三、文化象征
天人合一理念
建筑布局与天文观测结合,紫禁城象征“紫微垣”(天帝居所),体现“天子”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 城墙四角设有角楼,结构复杂,民间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文物收藏
现藏文物105万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1/6,涵盖陶瓷、书画、青铜器等,是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四、旅游与保护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与参观
保护地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不仅是明清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吸引着全球游客,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