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的尺码区分主要依据脚长,并结合不同地区的标法标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常见标法类型
国际标准(毫米数) 以脚长毫米数表示,例如中国标准采用毫米单位(如230毫米=36码)。
中国标准(厘米数)
部分品牌采用厘米单位(如23厘米=36码),与国际标准换算一致。
英美制(码数)
采用“码数”表示,如38码对应脚长26.5英寸(约67厘米)。
欧洲码(厘米数)
以厘米数表示,例如35码=23厘米。
二、换算公式
厘米数换算: $$\text{鞋码(厘米)} = \text{脚长(厘米)} \times 2 - 10$$ 例如:24厘米脚长对应39码(24×2-10=39)。 英寸换算
$$\text{鞋码(英寸)} = \frac{\text{脚长(厘米)} + 10}{2}$$
例如:23厘米脚长对应36码((23+10)/2=16.5英寸)。
三、注意事项
不同品牌的差异
同一品牌不同款式可能存在1-2码的差异,建议试穿确认。
脚型调整
- 大拇指外翻、前脚掌宽等特殊脚型需选大一码。
- 瘦脚型可尝试小一码,但需结合试穿判断。
测量方法
- 干燥脚部踩在白纸上画轮廓,测量最长脚趾到跟部的长度。
四、试穿建议
脚部微胀时(如下午或运动后)测量更准确。
新鞋建议预留1cm空间给脚部发育(儿童鞋需额外加1cm)。
通过以上方法,可综合判断鞋码,确保舒适度与合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