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则
放置规范 - 温湿度表需放置在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且能代表环境平均状态的位置,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时间间隔
- 根据使用场景选择记录频率:
- 手动记录建议每天2次(如早晚各一次);
- 自动记录仪可设置为1小时或30分钟一次。
数据准确性
- 温度记录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湿度以百分比形式记录;
- 定期校准仪器,确保测量精度。
二、填写规范
表格结构
- 第一列: 按时间顺序填写日期和时间,可细分为天、小时或分钟; - 第二列
- 第三列:记录湿度(%)。
扩展信息
- 可添加空气质量指数(AQI)、气压、风力等环境参数;
- 若设备支持,记录超标预警及应对措施(如开启空调、除湿机等)。
三、特殊场景要求
医疗环境(如诊室)
- 需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及特殊事件(如患者人数、设备使用情况);
- 湿度控制对医疗设备运行和药品保存有重要影响。
药品储存
- 实时监控温湿度,记录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 长途运输需提供温湿度日志以证明合规性。
农业或工业环境
- 根据行业规范调整记录频率(如每小时一次);
- 关注极端天气对环境参数的影响。
四、数据管理
及时保存
- 记录需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 手动记录建议纸质存档与电子备份双份。
合规性要求
- 部分行业(如医药、食品)需按GSP等法规上传数据;
- 自动记录仪需定期检查数据传输稳定性。
通过遵循以上规范,可确保温湿度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环境监控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