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儿童视角描绘月亮变化,融合浪漫主义想象与神话传说,展现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的交融。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诗句含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以孩童视角开篇,表现对月亮的稚嫩认知,将明月比作“白玉盘”,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圆润与皎洁。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通过“瑶台镜”(神话中神仙的居所)的比喻,进一步想象月亮为仙境之物,且“飞在青云端”强化了月亮的超凡脱俗感。
二、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
诗中融入神话元素(如瑶台、白兔捣药、蟾蜍啃月等),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结合,构成瑰丽的艺术形象。
儿童视角与成人情感的对比
以孩童的纯真想象开篇,却蕴含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形成反差,凸显人类对自然的永恒好奇。
动态描写与意境营造
通过“小时”“又疑”等时间与心理描写,展现认知过程;“白玉盘”“青云端”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三、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前,李白借古题创新,既呼应鲍照的《朗月行》,又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体现了其诗歌的雄浑风格与浪漫情怀。
综上,《古朗月行》以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想象,成为李白诗歌中富有哲理的佳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