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长江的资料如下:
长江的重要性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6403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人口4亿多。其年均入海水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河流第三位。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重要的工农业产区和经济区。
面临的威胁
长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长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湿地、森林、湖泊等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保护: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源之一,保护长江意味着保护和管理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满足人们的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工业用水等需求。
经济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保护长江可以维护流域的生态环境,也能保护流域内的经济发展。
防洪减灾: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洪水灾害区域之一,保护长江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把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等囊括于一个法律中,有利于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全面保护。
科技创新:保护长江正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全流域铺展开来。
协同治理:长江大保护提出四年来,沿江省市通过建立“联合河长制”、实施退渔还湿、整治岸线、督查监管等措施,推动共抓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
公众参与:从政府到民间,各方力量合力保护长江,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通过青年志愿者工作队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贡献生态保护力量。
成效与展望
近年来,长江水质“成绩单”显示水质在改善,沿江岸线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也在变好。
南京等城市通过实施多项措施改善长江生态,如建立生态廊道、退渔还湿等,打造生态平衡。
未来,通过法律、科技和公众参与的合力,长江保护将进一步深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保护长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灾害防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立法、科技创新和公众参与,长江保护正取得显著成效,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