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到居民家走访记录的撰写需要规范、详细,以便后续跟进和归档。以下是具体写作要点及示例:
一、记录基本信息
走访时间 :精确到年/月/日、时/分(如2023年7月2日14:30);走访地点:
具体门牌号、社区名称及区域;
走访对象: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确保信息准确以便后续沟通。
二、记录走访内容
工作通报与政策宣传
确保信息准确以便后续沟通。
二、记录走访内容
工作通报与政策宣传
传达社区工作安排、政策法规,如社保、就业等;
需求了解与问题反馈
询问居民生活困难、健康问题等;
记录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建议;
重点关注群体
对矫正人员记录住址、工作、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情况;
对贫困群体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三、记录方式与规范
格式要求:
使用社区统一表格,包含时间、地点、对象、问题及建议等栏目;
内容要求:
采用对话式或归纳式记录,保持条理性;
对居民反映的紧急问题,需当场记录解决方案或反馈时间;
附录材料
拍摄走访现场照片(如生活环境、设施等);
填写相关评估表(如贫困家庭经济状况表)。
四、后续跟进
问题分类处理
短期问题(如临时困难)需当场协调解决;
长期问题需制定专项计划并定期回访;
档案管理
每月整理走访记录,归档至社区档案室;
建立居民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示例模板
| 时间 | 地点 | 对象 | 主要内容 | 备注 |
|------------|--------------|------------|------------------------------|--------------------|
| 2023-07-02 | 范家咀村六社 | 马三羊 | 生产生活情况、帮扶需求 ||
| 2024-05-30 | 军店街社区 | 贫困户家庭 | 受灾致贫原因分析、救助建议 | |
通过规范记录,社区工作者能更精准地掌握居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