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加固规范是建筑工程中针对模板加固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主要目的是确保模板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以下是主要规范内容的综合说明:
一、基本原则
安全性优先:
加固方案需通过结构计算,确保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或变形。
经济合理性:
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适用的加固方法与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规范性执行:
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如《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013/2016)等。
二、关键技术要求
材料选择 - 混凝土模板:优先选用C10及以上强度等级,竹模板需防腐处理。
- 木模板:推荐防腐木、锯材等,需满足抗震规范。
施工工艺
- 模板安装: - 梁、柱尺寸偏差≤5mm,板面平整度≤5mm,垂直度偏差≤8mm。 - 支撑系统需合理布置,支撑点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如梁柱节点间距≤1.5m)。 - 接缝处理
质量验收 - 验收内容包括:
- 板面平整度、水平度;
- 支撑系统强度、稳定性;
- 模板适应性及优化效果。 - 需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长期使用安全。
三、特殊场景补充
超重/防辐射混凝土结构:
需采用增大截面法或约束加固法,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10。
钢结构模板:需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规范》(CECS25-1990),满足防火性能要求。
四、附录说明
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建筑模板加固验收规范及标准》(具体版本)执行,确保符合国家及地方最新要求。
木模板施工需额外关注抗震设计,参照《木结构设计规范》。
以上规范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并通过专业机构验收,确保加固工程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