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
一、少年时期的勤奋学习
杜甫小时候非常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这让他的爷爷非常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与李白的不解之缘
杜甫年少时与李白相遇于洛阳,两人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拜访当时的著名道士。他们的日子充满了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展现了青年时期的杜甫的狂放不羁。尽管杜甫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考中,但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在给唐明皇的上书中,他自称才华绝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
三、仕途坎坷与忧国忧民
杜甫入长安后,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叛军俘虏,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
四、与严武的交往
杜甫在四川的生活是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这全靠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应。但是,杜甫对严武也经常漫不经心。据说,有一次他喝醉后坐上严武的座位,直呼严武的父亲名讳,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杜甫这完全是借酒撒疯了。
五、酒仙的传说
杜甫原来也是酒仙。酒仙这个称号似乎是李白的专利,所以老辈儿的人喝了酒就敢说有李白的感觉。杜甫也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有一次他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
六、流寓同谷县的经历
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
这些故事展现了杜甫从少年时期的勤奋学习,到中年仕途的坎坷,再到晚年流寓他乡的艰辛,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情感。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艰辛,但他的诗歌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