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格式状态和数据状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内容
格式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进行报表的格式设计操作,例如设置表尺寸、行高列宽、单元属性、单元风格、组合单位、关键字以及定义报表的单元公式(计算公式)、审核公式和舍位平衡公式等。在格式状态下,报表的数据是隐藏的,用户只能看到报表的格式。
数据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管理报表的数据,如输入数据、增加或删除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和合并报表等。在数据状态下,用户不能修改报表的格式,但可以查看报表的全部内容,包括格式和数据。
视图
格式状态:用户看到的是报表的格式,报表的数据全部隐藏。
数据状态:用户看到的是报表的全部内容,包括格式和数据。
可修改性
格式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不能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等操作,只能进行格式设计。
数据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不能修改报表的格式,只能对数据进行操作。
用途
格式状态:主要用于设计和调整报表的布局和样式,确保报表在呈现时具有美观和一致性。
数据状态:主要用于录入和管理报表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结:
报表格式状态和数据状态是报表编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状态,分别用于设计和数据管理。在格式状态下,用户可以进行报表的格式设计,而在数据状态下,用户可以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两者相互独立,确保报表在设计和呈现时的准确性和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