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领域提出的创新概念,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核心定义
“大思政课”是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界限的系统性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核心特征
大视野 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将民族复兴与历史、全球化背景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大使命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情怀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格局
以“五千年中华历史”和“全球化视野”为坐标,帮助学生建立宏观的思维框架。
大平台
联动学校与社会资源,形成“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主渠道+多元平台”的协同育人机制。
大师资
建立“大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实施路径
课程体系创新: 整合学科思政元素,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改革
资源整合联动:联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领域。
评价机制完善: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
四、与传统课程的关系
“大思政课”并非替代传统思政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而是对其的拓展和深化。传统课程是主阵地,而“大思政课”则通过全链条育人机制,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以上构建,“大思政课”旨在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跃升,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